来源|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作者|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21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廖文静、叶一舟、李元曦、白亚宁、马景轩、刘浩宇、祖丽胡玛·塔依尔 编辑|吴施楠
紧张的生理反应——何以促使你频频跑厕所
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:一紧张就想跑厕所。尤其在即将上台发言、考试或者抽签之前,手心出汗、心跳加速,膀胱似乎也开始“活跃”。如果只是憋尿那还好,若肠道同样活跃,那问题就不简单了。情绪确实会影响我们的身体,交感神经和肾上腺轴的活动增强,从而增强上厕所的欲望。然而,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发生,比如紧张就腹泻,或是平时肚子胀气频繁,就要警惕自己是否患上了“肠易激综合征”。
肠易激综合征——功能性肠病的警示
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,尽管它是一种病,但并不源于肠道的器质性变化。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率在14%至115%之间,尤其在年轻人和中年人中较为常见。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。专家预计,只有25%的患者会寻求医疗帮助,大多数人选择忍耐。
典型症状
肠易激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包括以下三类:
- 腹痛:表现为腹胀、腹痛、肚子响,排便或排气后缓解。
- 排便习惯改变:多数患者出现腹泻,每天3-4次,粪便通常为糊状或稀水样,少数患者则会便秘。
- 心理和精神症状:同时伴随紧张、焦虑、抑郁等情绪问题。
疾病成因与影响
肠易激综合征的具体病因尚未明确,但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,常见诱因包括:
1. 心理因素
情绪和精神压力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相关因素。在慢性压力下,肠易激综合征出现在饮食和大脑间的关键联系。研究显示,焦虑和抑郁的人群罹患率为普通人群的2-3倍。在紧张情况下,交感神经系统亢奋,可能导致腹泻或便秘。
2. 饮食因素
大约84%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与饮食有关。特定的短链碳水化合物、油炸及高脂肪食品在肠道中发酵,产生气体,引发症状。因此,调整饮食至关重要。
3. 其他因素
进食过快、禁食过久、肠道微生态失衡、胃肠道动力异常等亦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。
诊断与治疗建议
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上述症状,尤其是最近半年内的改变,应及时就医。医生可能进行抽血、大便常规、结肠镜、腹部彩超等检查来明确诊断。
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,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首要措施。科学饮食尤其重要,建议实施低FODMAP饮食,并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。同时,保持适度运动和良好作息也能有效减轻症状。
误区澄清
很多人认为肠易激综合征是“小毛病”,实际上其症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,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营养吸收问题。肠易激综合征不是传染性疾病,不会通过接触传播。此外,依赖止泻药无法根治,持续使用可能导致便秘加重,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综合治理。
最后,肠道的健康至关重要。停止内耗,关注健康,从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入手,尽量避免类似症状的再度发生,享受更加舒适的生活。为了更健康的生活,选择[3499拉斯维加斯],让健康与品质同行。